上学的时候,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程,从来没考试及格过,总感觉生涩、拗口、难懂、没用,所以越来越没有兴趣学习,不及格就不及格吧,反正也不会靠哲学吃饭!
后来,我突然发现哲学离我们并不远,甚至就点点滴滴地融会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相依、相存。
有一次在陇德县老巷子的一个餐厅吃饭,我无意间看到餐厅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这幅书法作品书写的是阐述物质世界的哲学观点的内容。不过是用陇德县地方方言表达的,这幅书法作品写道:世界是个东西,东西是动弹的,动弹是有哈数的,哈数是可以哇爪的。翻译为普通话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掌握的。多少年都没记住的哲学内容,我一下就记住了。
从那以后,我深感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那么神秘,并不那么难懂。那么深澳难懂的西方哲学原理,被我们中国的一个县的几句方言就摆平了。仔细想来,这个西方的哲学,其实质和我们东方的哲学是息息相通的,大概只是语言表达方式不同罢了。比之西方的哲学,我们东方哲学的表达更通俗易懂、更易传播和运用。阴阳之理、五行之说,太极、八卦、周易、中庸,不都被我们的老祖宗玩的得心应手、用的淋漓尽致吗?大到国家治理,小到生活常识,哲学的光辉无处不在。仔细观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甚至,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自觉不自觉的运用着,甚至形成了思维自觉和行为自觉,形成了习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们的东方哲学一样,其实就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举一个工作中的例子。我们走到一个新的岗位上,如果想胜任这个岗位上的工作,你首先会下去调查研究,这不用人教你,你会自觉的去做。调研之后,你会对你从事的新的工作领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经过多次、反复的调研之后,你自然而然的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从而能够顺利的打开工作局面。这是你的主观能动性起了作用,同样没有人去教你。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工作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这时,你会得意的将你的感性认识写成文章,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教育、指导你的下级去按照你的“理论”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你就自觉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坚持了“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当然也含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其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夫妻吵架。夫妻间因对某一件事的看法不同,如决定饭后谁洗碗、周末谁洗衣的问题,双方意见不一致,从而产生矛盾。刚开始谁都不讲,夫妻双方都憋在心里。憋的时间久了,量变转变为质变,就不自觉的开始争吵,这是事物的矛盾运动。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大概要经过商量的阶段,争论的阶段、争吵的阶段和妥协解决的阶段。这种事情,最后总得有一个人妥协、让步才算完事,从而重归和谐,也就是对立统一。日子还得过,日子就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度过的。夫妻就是一个对立统一体,要不然就得离婚,离了婚就不是夫妻了。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家庭,就是在不断的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维系存在的。如果有人说你们夫妻从不吵架,那我会认为不可能,因为你违背了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可以这样说,我们一生都在矛盾中度过的,不是正在解决矛盾中,就是正走在发生矛盾的路上。
再谈一谈产业的转型升级问题。
这次参加产业转型升级进修班学习,刚开始的想法,是来党校寻求一套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办法,以期结业后运用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做点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事情。这有一点儿实用主义和拿来主义的色彩。但是,听了一个月的课,不管是领导,还是外请的教授、导师,谁都没有系统地讲清楚如何推进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怎样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用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去实现转型升级,怎么样去解决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体制机制、政府职能等深度问题。进修班马上要结束了,我期待的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的办法依旧没有出现,心中有些惘然。
在写这篇心得体会文章的时候,我翻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这本书,脑海深处残存的上学时学过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也隐约浮现。突然间,我有所顿悟,一个灵感从头脑中由然而生。我深刻的感觉到: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运动变化、辩证否定的过程,也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一步一步推进的过程!所以没有具体的现成的方法去套用。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方法,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依靠我们大家去发现,去寻觅。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深度问题,上层建筑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问题,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去加以解决。
我们可以把一、二、三产业看作一个整体的事物,也可以把每一个具体产业看作一个事物。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这种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会导致产业的运动变化发展。这个过程,就是产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过程。既然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发展过程,那它必然会遵循“量变—质变—量变”的量变质变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也就是说,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是由不断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产业的每一次辩证否定,就是一次抛弃以前发展环节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而且继承了其中有益的积极的成果,并且加进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因此,每一次辩证否定,都会产生新的东西,从而使产业的发展达到更高水平。这不正是事物发展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吗?
基于哲学,我们可以推断,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既定的方法,去一下子解决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所有问题,一下子根本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继承,需要发展,需要“扬弃”。需要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具体的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大限度的解决好产业转型升级实践中存在的一切现实问题,为产业的逐步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基于哲学,从政府而言,政府推进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坚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决消除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切消极因素。必须不断的从科技上、制度上、理论上、组织上不失时机的进行创新驱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为先进的科技、制度、理论和组织保障,切实筑起一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高速公路。换言之,就是必须坚持好的,纠正错的,创造新的。
基于哲学,从个人而言,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理解,切实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具体实践能力,并立足本职工作,为推进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献智献策,添砖加瓦。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想产业之所想,急产业之所急,解产业之所需,能够及时摒弃过时的不符合发展实际的政策措施,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及时制定和完善新的与产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的政策措施,让我区产业政策更加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需要。那么,我们的政策措施必将能够更好的激发我区产业发展的自身活力,必将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区产业的竞争能力。如若如此,我们的产业将实现健康发展、集群发展,充满活力的发展。我们的岗位也将充满公平正义,充满创新、推动,我们个人也将拥有引以为荣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如果每个领导、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及每个产业企业自身,都能够如此,这种努力和实践,必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以摧枯拉朽、势不可挡之势,推进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向高级发展。
以前,我认为我不靠马克思主义哲学吃饭,在学校学习的那点哲学早就还给老师了。现在我才明白,其实在我的生活、工作中,在我的成长进步中,每一步都潜意识的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自觉不自觉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不自觉的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才一步一步成长至今。回顾这一切,原来是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我真的要感谢马克思,感谢他的哲学。
同志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掌握的。”让我们永远记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武装头脑,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话工作和生活,这将是我们永远有饭吃、永远有事干的本钱,这将是我们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本钱,这将是我们始终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的本钱!
本文作者系第63期县处级干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方向)班:翟敬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