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鼓励及支持下,3.7万家新一轮事业单位改制不存在政策上的障碍,难点是如何实施及具体操作
与10年前中央政府十大产业部撤并而推行242家科研院所由事业法人转企业法人的体制改革相比,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改革覆盖面更广、涉及单位更多;就目前的政策导向看,鼓励及支持出版、报纸杂志、文化、电影电视、广播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改制,考虑中央、省(直辖市)、地(市) 、县(市)四个政府级次,涉及的改制和拟改制事业单位近3.7万家。
这些领域的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有利于为民众提供层次更高、选择性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有利于加快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及质量,有利于提升中国价值观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此轮的事业单位改制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及作用。
事业单位改制的实施及具体操作,要吸取上一轮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及科研院所由事业法人转企业法人体制改革的教训,把好国有资产定价及转让关,堵死国资流失的渠道,实现事业性国资转变为经营性国资的保值增值。
因此,当前事业单位改制须强调并落实程序的完整及连续性,抓好依托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资产产权转让的工作。除此以外,一些自负盈亏搞得好的事业单位,可以一步到位转变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法人,对经营班子成员实施股权激励。但是,经营者持股的股权定价及出资额,要考虑并合理计算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价值。
统一政令破“条块”
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很大区别。虽然,法律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管机构,但各级财政仍只是一般性的管理指导。到目前为止,事业单位及其资产管理仍是由其所属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实际管理权。
应借鉴2002~2007年国企全面改制操作的经验,由一个中央政府职能部门牵头,联合这次事业单位改制所涉及的各行政部委局,制定指导事业单位改制操作的政策。具体而言,就是由财政部牵头,联合宣传、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化等部委局,就出版、报纸杂志、文化、电影电视、广播等领域事业单位改制的资产管理及处置等出台文件,而从政策及程序上堵死国资流失的渠道。
“条块分割”既是事业单位管理的现状,也是事业性国资管理的现状。这次出版、报纸杂志、文化、电影电视、广播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改制,就是为了打破条块分割,通过事业法人转企业法人的改制,形成一批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的市场化公司。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的市场化公司,不仅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而且能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意味着,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改制必然要冲击事业性国资管理的条块现状。只有政策先行,财政、宣传、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化等部委局协调一致,出台事业单位改制的统一性文件,才能为事业单位改制扫清条块分割的障碍。最重要的是,多部委局协调而出台事业单位改制的统一性文件,有利于清理条块分割的“管理空白地带”,堵死国资流失渠道。
如果这次事业单位改制所涉及的部委局各自就本部门事业单位改制出台文件,容易导致事业单位改制操作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为国资流失留下“管理空隙”。多部委局协调而统一出台文件,意味着协调统一的监督,也意味着事业单位改制方案实行多部门共同审批,形成权力制衡机制。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多部委局协调而出台的统一性文件,不可能是一个,应该是多个,在多个文件中可各有侧重点,每个文件在解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的重点或难点问题的同时兼顾其他问题解决。当然,多个文件之间应该有连续性。
强调程序监督严防“做假账”
资产处置及国资转让,是这次事业单位改制操作的难点之一。在多部委局联合出台的文件中,应当就事业单位改制中资产处置、国资定价转让、人员安置补偿成本确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费用列支等问题进行较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与政府会计标准缺失相对应,绝大多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由此导致的账外资产、资产私人出租出借、土地房屋关联交易、小金库、库存无明细账等问题,极有可能成为事转企改制中国资流失的渠道。
因此,在事业单位改制指导文件重点关注资产处置及国资转让问题的同时,要抓好改制程序及步骤的管理及监督。就程序及步骤而言,主管部门应关注三个环节:
一是改制起始日确定后的资产处置程序,包括对领导班子经济责任审计、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备案等,程序不能少;二是职工参与及职代会就改制草案进行讨论的程序也必须要有,事业单位改制必须让职工充分参与,给职工知情权与发言权,鼓励与支持职工就本单位事转企改制中的严重问题进行举报与监督;三是改制方案批准前的抽查及公示,事业单位所属部委局及财政部门在批复改制方案前,应实行抽查监督,检查改制程序及步骤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在抽查基础上,再就改制方案进行公示。
与此同时,事业单位改制中的资产处置及国资转让过程中,必然涉及特殊费用列支、资产损失折价、资产增值溢价等问题,相应问题解决不能单纯以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决议的方式完成,应按政策文件的相应规定进行操作,其操作的过程应有相应的财务会计处理。
事业法人与企业法人的会计制度及方法存在差别,但无论有多大差别,在事业法人转企业法人的改制过程中,必须保持财务会计的连续性。事业法人转企业法人改制完成后,原事业法人的会计账簿仍要封存,而且至少封存10年,用作改制后出现问题的会计账簿备查。
必须通过事业单位改制文件的政策规定,消除事转企改制中的做假账现象。事业单位改制文件中要明确,事业单位改制前后做假账,不仅要追究单位领导人的经济责任,而且要追究单位领导人的刑事责任。
价高者并非先得
事业单位“小而全”所形成的辅业资产处置、事业单位事转企改制中的跨行业跨区域重组、事业单位事转企改制中不同所有权主体之间的合并等,都涉及到事业单位资产出售及产权的转让。从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看,事业单位资产出售及产权转让必须保证国有资产的不流失。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市场在事业单位资产出售及产权转让中的作用,事业单位改制政策及文件中应明确规定,资产出售及产权转让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挂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