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阵地 > 理论探索
 
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时间:2018-04-18 15:44:51    来源:    编辑:     浏览次数:
 
宁夏党校、行政学院区情研究中心
《宁夏日报》 第11版: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文化需要则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的重要一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区在文化建设领域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规模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短板。如何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入推进文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已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亟待关注的问题。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顶层制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公共文化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到《“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都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属性定位。政府有责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近几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实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以及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的扎实推进,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这些在公共文化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要法律法规制度,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主导的本质属性,厘清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与任务,强化了政府的保障责任,构筑起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展现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为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提供了法律保障。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当前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又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重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贵在“接地气”,基层与农村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同时又是公共文化建设中的短板与管理的弱项。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区着眼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薄弱环节,通过“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健全机制、加强管理”等措施,着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606个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55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实现了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通过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增进认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统筹利用资源,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充分释放文化领域巨大发展潜力

        创新不足、效能不高、活力不够,是当前文化建设领域的弱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破解文化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加快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提高市场开发和营销能力,加强文化领域重要基础性制度研究和评估,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努力转变政府职能。以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为突破口,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经费保障等制度改革,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管理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不断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完善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一步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原创剧目补贴等方式扶持转制院团的艺术创作生产,不断强化文化事业的公益性。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

        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广告会展等新型文化业态,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广告服务、文艺演艺、文化娱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领域的整合。实施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发展红色旅游,积极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研学旅游产品。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推进“文化+”融合发展,加快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文化含量和产业附加值。培育和扶持一批特色文化骨干企业、小微企业、创客空间、个体创业者、工作室等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拓展文化消费领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执笔:张铁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排行
 
  1. 石泰峰: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
  2. 蒋文龄 李培文 周晓军:写好坚持和发展
  3. 刘文长:让“振奋精神、实干兴宁”成为
  4. 蒋文龄:让创新成为宁夏未来发展的核心竞
  5. 蒋文龄 郝彤 李喆:推动共同发展实现共
  6. 蒋文龄: 视教学质量为生命
  7. 狄国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引领
  8. 蒋文龄: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
  9. 贾德荣:以新思想指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10. 王海如: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宁ICP备05002345号 主管单位: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1 传真:0951-2082542 Email:nxdx@nxdx.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