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全社会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扎实推进经济建设,为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完成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在深刻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大势后,把“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分解,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相当于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原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实现这个宏伟愿景,必须牢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构建雄厚的经济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40年,1979年-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9%,但近年来,保持在6.7%-6.9%区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要成功跨越关口,就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经济组织模式,是一个综合体,主要包括现代动力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高效经济体制。
现代动力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提高效率、效益是发展的永恒主题。现代动力体系就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而完成动力转换,形成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最终目标的现代动力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让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从而全面优化中国的经济面貌、市场运行、经济运行,并开创未来发展的新局面。把科技、劳动与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协同投入实体经济,必将有力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行业供求衔接和产业优化发展。
高效经济体制。要为市场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使企业将生产经营与市场运营牢牢结合在一起,提升效益,提高质量,实现企业发展转型,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正是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展开的。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措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既有供给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既有结构问题也有总量问题,但供给侧和结构性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总体上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不能够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未来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我国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综合考虑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后,做出的英明决定,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差距。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目标: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顺,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垄断、过度管制、低效率等弊端大量存在。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最终构建起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未来开放仍然是活力的源泉。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我国的开放既要继续拓宽开放的空间范围,更要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张国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