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阵地 > 理论探索
 
坚持伟大方略 建设科技强国
 
时间:2018-06-22 18:11:59    来源:    编辑: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就在于做到了“六个坚持”。“六个坚持”,既是我们党在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也是在新的实践中赢得的发展优势,更是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方略

 

      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再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这一根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不断汇聚推动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

     

      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奋斗目标。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作为传承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泱泱大国,我国曾经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辉煌。然而,近代以来,我国却一度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落后于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瞄准事关我国全局和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建设科技强国,必须要强化自主创新的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

      

      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了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打通了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与此同时,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不高等,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建设科技强国,必须要敢于啃硬骨头,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推动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大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基地的统筹布局和优化。要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创新活力必将充分激发,发展潜能必将充分释放。

     

       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解决好当前面临的人才矛盾,以调整人才结构为主线,把人才工作纳入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现人才工作的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要完善科技奖励制度,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面对事关人类发展前景的共同挑战,中国始终高度重视与相关国家构建合作共赢的关系,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建设科技强国,必须要深化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 (杨丽艳)

                                                

   来源:《宁夏日报》2018年6月22日 第11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排行
 
  1. 石泰峰: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
  2. 蒋文龄 李培文 周晓军:写好坚持和发展
  3. 刘文长:让“振奋精神、实干兴宁”成为
  4. 蒋文龄:让创新成为宁夏未来发展的核心竞
  5. 蒋文龄 郝彤 李喆:推动共同发展实现共
  6. 蒋文龄: 视教学质量为生命
  7. 狄国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引领
  8. 蒋文龄: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
  9. 贾德荣:以新思想指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10. 王海如: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宁ICP备05002345号 主管单位: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1 传真:0951-2082542 Email:nxdx@nxdx.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