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行政学院是党员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所承担的教学培训任务,最重要的是提升教学质量,最核心的是打造精品课程,如果没有过硬的精品课支撑,提升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因此,要让“要精品不要快餐”的理念盛行起来,切实减少学思不深、简单拼接、短期速成、质量不高的“快餐”课,真正打造有思想高度、理论深度、视野宽度、同行好评、学员点赞的精品课。
一、铭记学贵有恒,在厚积薄发中孕育精品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师作为教育培训的直接实践者,只有拥有深厚的知识积淀、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品课。如果学识不厚,临阵磨枪,仓促出战,肯定要“吃败仗”;如果百度搜搜、拼拼凑凑,虽然也能做应急之用,但只能是“糊口快餐”,成不了“美味大餐”。因此,读书学习、深入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必修课。一是知识储备要足。教师要给学员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那就必须把打牢“书底子”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深学透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熟记经典论断,积累理论知识,服务主业主课。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对知识的占有超过学员,对知识的理解优于学员,对知识的视野宽于学员,夯实为人师表的学识功底,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二是博采众长要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便是全国党校系统获奖的精品课,也不可能每一句话都是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智慧,学习借鉴、兼容并蓄是打造精品课不可或缺的环节,多看多听、集思广益是最实在、最可靠的路径。要把学习积累融入工作、抓在平时,凡与自己所授课程有关的著作、论文、素材,都尽可能收集、整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要虚心向名师学习,多听明星教师的课,既向校外的知名专家、教授学习,也面向校内的、身边的老师学习;既要广泛听取本专业的课程,紧跟学科前沿、更新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也要听取跨学科专业的讲座,学习授课技巧和授课艺术,在学习他人长处的过程中,培养整合和运用各家之长的能力。三是研究主题要精。常言道“术业有专攻”。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师在进入校(院)工作之前,都接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但也不是“万金油”,什么课都能讲,什么课都会讲。要树立一专多能或多能一专理念,研究什么就讲什么,讲什么就研究什么,在熟悉的领域选择几个专题作为主攻方向,集中时间和精力,一门深入,深耕不辍,以专精见长、以深研为要、以质量取胜,久久为功,打磨精品力作。
二、树立工匠精神,在精心打磨中生成精品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 是许多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经过长期积累和磨练的结果,决不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只有树立工匠精神,用专心专注、追求极致来做专题和课题,才能千锤百炼出精品,急于求成往往欲速而不达。一要认真选好专题。与普通高校和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相比,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定位、教学对象、学科布局都有其特殊性。要坚持党校、行政学院姓党,聚焦主业主课,围绕“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布局,牢牢把握理论教育、党性锻炼这个重点,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精准选择专题和课题,避免选题不准、虚而无用、徒劳无功。二要精心构思架构。党校、行政学院的每一个精品课都是一个科研课题,要符合精品课的评判标准和科研的特点,最基本的标准是要符合“党校、行政学院姓党”,有问题意识,有分析框架,有学术框架与科研含量,有理论维度与现实维度,有国际视野与历史比较。新专题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老专题要在“深”字上下功夫,恪守学术规范,讲理论有章法,讲事例有依据,既富有学术含量,又具有高度解释力,使精品课具有厚实的学理基础、贯穿始终的分析主线、层层推进的分析逻辑,使精品课经得起推敲和评判。三要用好用活素材。积累和选用好的素材,是打造精品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打造精品才有充实的内容、可靠的保障。平时要多收集、占有基础材料,在运用素材时,要突出可信性,对理论材料要了解和把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增加科研含量;对于案例材料,力求所用的每个材料都言之有据,具有典型性和鲜活性;要突出感染力,尽量选取一些语言生动又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要突出创新性,尽量挖掘一些新材料。四要潜心写好讲义。精品课是反复打磨、一遍遍修改出来的,修改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充实、提高、完善的过程。要通过思考、加工、修改、删减、整合、创新,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完善讲稿,不断提高质量,形成精品佳作。同时,一个精品课不是只讲一次,许多精品课要讲一年乃至多年,要在一次成型后,根据新知识和学员反馈,始终不停地对讲稿进行改版升级,不断充实新思想新观点新内容,努力在每一次修改中都不留遗憾。
三、坚持学教相长,在教学实践中展示精品
精品课是磨出来的,好课是讲出来的,课程能否得到学员叫好,关键还在于课堂反映、学员评价。精品课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展示方式也不可忽视。一要用心讲好专题。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即便讲稿写得好,也要课堂讲得好,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讲稿不能烂熟于心、了如指掌,在课堂上空泛论述不实在,抽象呆板不生动,干干巴巴不丰满,也无法打动人、感染人。要注重将生动案例、经典名句、新闻热点等巧妙引入课题,讲授过程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讲真话、实话和新话,不讲套话、空话和“正确的废话”。二要创新教学方法。任何一堂成功的精品课都应当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要经常研究教学方法,吸收最新教学理念,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认真为每一课设计好电子课件。同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之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示范性课程。三要把握讲课技巧。党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靠语言理解、语言揭示、语言组织、语言润色、语言交流和思想互动来实现的,语言艺术就是展示精品课的最主要的形式。念稿子是最不艺术的教学语言,也是学员最不接受的教学方式。要用心熟悉讲稿,实现从念稿到脱稿,熟能生巧,巧能升华,把精品讲得精彩,才能给精品添彩,使精品锦上添花。四要重视课后反馈。党校、行政学院的学员大多来自实践第一线,实际知识较多,实践经验丰富。教师要把学员的评价和反馈意见作为打磨精品课的参考,积极主动与学员交流沟通,了解学员所需所想和看法,及时调整、丰富自己的课程设计,在不断修改完善中锻造精品。
四、创新体制机制,在培养激励中多出精品
培育和打造精品课不仅能使一部分高质量、高水准的课出类拔萃,成为党校、行政学院的特色产品、拳头产品,还能发挥精品课的导向作用,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带动出精品的好氛围,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精品课建设不能为精品而精品,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品课的培育,树立出名师、做精品、上好课的鲜明导向。一是建立开发引导机制。坚持校委点题、教务定题、教研报题、教师选题相结合,有计划地确定一批新专题、新课题,开展精品课试讲练兵,组织开展精品课大赛,举办精品课研讨交流,分享经验,学习先进。二是健全完善激励机制。落实校(院)《精品课大赛实施办法(试行)》,设立精品课奖、优质课奖,对在精品课大赛胜出的精品课、优质课给予奖励,对获得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的给予重奖,鼓励精品课程、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探索实行优课优酬、优课多讲、差者下课、末位淘汰机制,在奖优罚劣中倒逼教研人员竞相参与开发精品课。三是着力培养拔尖人才。培育和打造精品课标准高、难度大,要靠高素质的教研人员来承担。要致力于提高素质、改善结构、稳定骨干、培养新秀,有计划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到中央党校、国家级干部学院进行深造,提高现有师资水平,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名嘴”队伍,为打造精品课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作者系自治区党校常务副校长、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 蒋文龄)
|